央廣網北京6月23日消息(記者潘毅)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今天(23號),按照公佈的北京市朝陽區小學入學工作時間表,朝陽區“幼升小”各公辦小學、學區,核對父母(或其他法定監護人)在朝陽區租房的適齡兒童建檔材料階段,結束了。
  接下來,朝陽區將根據通過建檔材料統籌預分適齡兒童就讀學校。而直到昨天下午,不少非京籍學生的父母都拿著電話在等待,期待能夠“壓哨”通過。卡住他們的是“補繳社保”。
  根據政策要求,北京非京籍兒童“幼升小”,家長要提供“五證”,所謂五證,是指在京暫住證、在京實際住所居住證明、在京務工就業證明、戶口所在地鄉鎮政府出具的在當地沒有監護條件的證明、全家戶口簿在內的五份證明文件。而朝陽區還有一個額外要求,需提交最近三個月的在京社會保險證明。
  就是這樣一份社保證明,讓不少非京籍兒童的家長犯了難,那麼對於北京非京籍兒童“幼升小”,需要“五證”外加社保的要求是否過於苛刻?隨遷子女入學到底該遵循怎樣的規則?如何最大限度的保障公平正義?
  楊先生一家是河北人,在北京上班,這段時間,全家為孩子在北京上學犯了愁。
  5月初,楊先生到街道給孩子辦借讀證,街道告訴他們,要帶著五證到相應部門去提出審核申請。楊先生說,孩子入學卡在了他妻子的社保上。楊先生的妻子所在的單位,一直沒給她上社保:
  楊先生:我愛人一直在北京上著班呢,有正式勞動合同,他們公司之前在2013年的時候上過一次社保,結果沒上上,只上了一個醫療的,後來公司再上就上不去了。
  當楊先生知道孩子如果要在北京讀書,必須得要夫妻雙方三個月以上都繳納社保後,他們去街道補繳了三個月的社保,但是第一次審核並沒有通過:
  楊先生:孩子上學沒辦法嘛,五月份就去補了一個。這個責任跟本不在我們,說實在的挺鬱悶的。
  這段時間在朝陽區教委門口,每天都有百餘名家長排隊咨詢。他們遇到的情況和楊先生一樣,幾乎都是非京籍考生卡在了家長的“補繳社保”上。
  從咨詢大廳里出來,楊先生顯得很沮喪,他說,工作人員告訴他,像他這樣補繳的社保,沒有用:
  楊先生:我問她了這是補繳的社保,她說不行,我愛人是補繳的就不行。我說我一直上著(社保)呢,她說不行,必須雙方都在朝陽上班,同時雙方都要有社保。她意思是你來了(北京就要上社保)我說這是公司沒給我上上。
  街道辦的工作人員聽說了楊先生剛剛咨詢的結果,也表示很無奈——補繳社保有沒有用,他們也沒有得到教委方面明確的指示:
  街道辦工作人員:我只能說我認為你能準備什麼材料,能充分點有說服力點,我就讓您準備了。在我這,我經驗範圍內,我能給您想什麼法兒,把您東西湊齊了。很多事我們只能揣摩上面的意思,根據我們自己情況,根據您的情況,看看您能準備出什麼材料來,來證明您的孩子有在北京就讀的資格,怎麼齊全我們怎麼跟您說。
  據官方統計數據顯示,截止到5月底,北京上小學的學齡兒童總數達15.4萬,其中有5.8萬人是非京籍兒童。但是比起北京主城區公立學校受到家長的熱捧,一些專門為務工子女準備的子弟小學卻遭遇尷尬局面。高碑店綠源學校校長林志華說,他們目前沒有通過審批,不確定能否提供學籍,不少辦不齊五證的家長都來咨詢,但他們目前也不敢收:
  校長林志華:我們不知道到底該招不招。來咨詢的一年級孩子也很多,都是辦不齊五證。關鍵我們現在沒有被朝陽區審批,辦不了學籍。辦不了學籍孩子以後就只能回去,我們還在等政策,往年就沒這事,來一個收一個,但今年北京統一要求有五證嘛。
  “五證”的門檻到底是否過高?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對家長的要求也是集中在居住、就業證明及社保繳納時長上。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院教育政策與法律研究所所長勞凱聲認為,從入學目的來看,“五證”的要求並不過分:
  勞凱聲:如果沒有五證的要求,那大家都可以說我是流動人口,我在北京工作,因此要求北京市政府提供受教育的保障,那恐怕這也不現實。從這一點來說,五證的要求不僅是在北京,在全國大多數地區都有這個要求,那五證之外關於社保的要求,如果是朝陽區自己設置的附加條件,就跟現行政策不相符合了。
  事實上,義務教育階段非京籍學生規模的日益擴大也給北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良性運行帶來持續增加的壓力。首都師範大學副校長孟繁華認為,解決持有“五證”人員子女的小學入學問題,而“五證”之外的小學入學問題回到原籍解決,就是為了最大限度保障公平正義的前提下,保持正常教育秩序的基本規制。
  在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看來,解決更大範圍內的隨遷子女幼升小入學問題,實現教育公平的破題之策依然在地方政府手中,而上海則提供了一種解決思路:
  熊丙奇:上海現在已經有五十多萬隨遷子女,接受跟本地小孩一樣的小學教育和初中教育,在地方層面上加大財政統籌力度,是可以解決的。上海就是通過市級財政撥付資金,來實現各個區縣的隨遷子女入學問題。
  其實今年幼升小過程中,覺得“不公平”的並不只是非京籍學生——今年出台的北京義務教育新政,取消了持續達10年之久的“共建”,同時取消擇校生、減招特長生,幾乎堵塞了原來所有的擇校可能性。從目前來看,北京此番升學新政指向的並不是哪一個固定群體,而是是曾經的升學潛規則,雖然在家長中抱怨聲一片,但政策效果依然值得期待。  (原標題:北京非京籍子女“幼升小” “補繳社保”成了攔路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u57nuffj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