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記者 許沁
  晚報訊 以前胎兒生病,醫生和患者家庭只能一聲嘆息,而現在,通過“打針”、“吃藥”或“手術”,胎兒仍舊可以繼續在媽媽肚子里發育,出生,健康成長。今天,20組經胎兒醫學診斷治療的寶寶家庭分享成長喜悅。同時,以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胎兒醫學部為中心的中國雙胎協作網絡也正式啟動。未來條件成熟後,可拓展到所有胎兒疾病的遠程轉診。
  雙胎輸血綜合徵是單絨毛膜雙胎妊娠特有的嚴重併發症,林慧(化名)便是這樣一位媽媽。市第一婦嬰保健院胎兒醫學部專家孫路明利用B超定位穿刺點,在孕婦腹部開了一個“鑰匙孔”,通過胎兒鏡手術,寶寶在宮內的情況逐漸恢復正常,最終順利出生。如今,這對寶寶也已快一歲了,且茁壯成長。
  徐晨(化名)是胎兒部迄今為止住院時間最長的一位媽媽,歷時167天。由於原發性不孕,她不得不選擇試管嬰兒的艱難道路,終於懷上寶寶。可在孕期中她有先兆流產現象,情況一路急轉直下。於是,胎兒部採取了射頻減胎術的治療方法,出血情況有所改善,之後她一直在醫院保胎。正是她的堅定信念,堅守了167天,最後可愛的“小龍女”終於來到她身邊。
  今天,20組經胎兒醫學部診治的寶寶家庭回娘家,胎兒部醫護人員與曾共同奮戰過的父母、寶寶們再次親密接觸,並由兒科專家為寶寶進行發育評估、智力評估等。
  傳統的產檢,就是隔著準媽媽的肚皮,通過B超、胎心監護等設備給肚子里的胎兒“看個大概”。伴隨著基因醫學與科技發展,精準的產前檢查與診斷,已使隔著肚皮給胎兒治病成為可能。市第一婦嬰保健院院長段濤教授說,在胎兒醫學部接受治療的患者中,很大一部分都是雙胎疾病。雙胎幾乎囊括了胎兒醫學所有的技術和難題。此外,胎兒醫學不僅僅關註雙胎難題,還針對那些必須提早干預、且如果不進行宮內治療病情就有可能發生惡化、甚至死亡的胎兒疾病。
  “胎兒醫學包括產前診斷,但不僅僅是產前診斷。胎兒醫學關註的是所有可能影響胎兒的疾病,以及對這些疾病的篩查、診斷與可能的宮內干預。”一婦嬰胎兒醫學部主任孫路明解釋說,給胎兒吃藥、打針、做手術,並不神秘。比如:胎兒醫學部醫生可以通過給媽媽口服藥物為胎兒治療心律失常,通過微創手術為胎兒治療脊柱裂、雙胎輸血綜合徵等胎兒疾病。
  今天同時進行的胎兒醫學相關疾病技能實踐操作培訓會上,中國雙胎協作網絡也正式啟動。目前,中國雙胎協作網絡是以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胎兒醫學部為中心,聯合相關成員單位建立的以複雜性雙胎疾病為主的雙向轉診網絡。未來條件成熟後,可拓展到所有胎兒疾病的遠程轉診,並吸引國內有影響力的胎兒醫學中心加入,真正實現覆蓋全國的、以幾家權威的胎兒醫學中心為核心的中國胎兒醫學協作轉診網絡。  (原標題:胎兒生病有望隔肚皮醫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u57nuffj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